伊川书院

日期:2024-12-06来源:伊川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伊川书院位于河南省伊川县鸣皋镇鸣皋村,南望九皋,东临伊水,西依衡桃,山环水抱,气聚风藏,历来是文化圣地。理学家程颐在此建立伊皋书院(元朝改名伊川书院),广为人知的"程门立雪"的故事即发生于此,伊川书院是理学的策源地之一,在中国书院史和思想文化史上,伊川书院有着特殊重要的历史地位。2008年8月伊川书院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伊川书院建于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原名伊皋书院,是中原三大书院之一。元大德九年(1305年)鸣皋镇炮手总管烈士自筹资金修建,清康熙年间嵩县知县宝士讷都建二程祠。

伊川书院_看图王.jpg

书院内现存的主要文物有三类。一是宋柏,在书院内,有一棵树龄千年的古柏树,枝叶繁茂、千年常青。古柏树树高10余米,3人才能合抱,树干苍劲有力,形状奇特,冠盖葱郁,十分抢眼。二是留存的七通重要碑刻,一通是赵孟頫书丹的《有元敕赐伊川书院碑》,该石碑由时任翰林院直学士薛友谅指导性撰文,集贤学士赵孟頫书丹,参知政事郭贯篆额;二通是《创建赵文敏公碑楼记》,该碑立于嘉庆拾壹年岁次丙寅春月;三通是《重修克烈公祠即围垣碑记》,该碑立于大清乾隆伍十一年岁次;四通是《重修大成殿程祠棂星门碑》,该碑立于乾隆四十四年;五通是《重修大成殿棂星门两程祠碑记》,该碑立于雍正元年八月二十八日;六通是《伊川书院二程碑记》,已风化;七通是雍正年间《重修大成殿及两程祠碑记》。三是文物本体建筑。现存有大成殿、东西厢房。大成殿坐北向南,砖木结构、悬山式建筑,面阔三间、进深7.0米。东西厢房各2座,均为硬山式建筑,面阔三间,砖木结构,整个建筑布局呈长方形。

伊川书院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见证,受到历代文人的景仰和尊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方政府曾多次拨款维修,特别是近年来伊川县人民政府和上级文物主管部门投入200万元对伊川书院进行整体维修,重新修建院内道路。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所有:伊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联系电话 : 0379-68333512    地址:洛阳市伊川县人民中路269号
  • 建议使用1366*768及以上分辨率,IE8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管理:伊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4103290008
  • ICP备案号:豫ICP备17032252号-1 公安备案号:41032902000181
  • 技术支持:三智信息技术(洛阳)有限公司后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