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范园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彭婆镇许营村北1.5公里处,北依万安山。位于丘陵地带,墓前200米处有壕沟一道,地势北高南低。居于北纬34°29′42″,东经112°32′32″之间。
范仲淹墓内有古柏472株。古柏参天、挺拔,都郁葱葱,碑刻林立,突起三大墓冢:范仲淹墓,范仲淹母秦国谢太夫人墓及范仲淹长子监薄公范纯佑墓。目前范仲淹墓由伊川县范园文物保护管理所负责日常安全保卫工作。范仲淹墓产权归国家所有,无产权争议。本项目范围内无已实施或正在实施的文物项目。范仲淹墓的保护范围:以墓院围墙向四周各扩20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区边线向四周扩100米。
二、文物构成和范围。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其“先忧后乐”的思想为后人所敬仰。墓地分前域和后域两大部分。前域有山门、石坊、墓祠、墓冢、碑刻等部分组成,石坊与墓祠间两侧有石人、石羊、石狮等石雕。墓祠面阔三间,硬山式砖木结构,院内有碑刻二通,墓祠两侧东西各有碑刻二通,其中西侧第一通为“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公神道碑铭并序”碑,祠堂后突起三大墓冢,范仲淹墓和母秦国谢太夫人墓及长子监簿公范纯佑墓,后域在前域北350米处,有范仲淹次子纯仁、三子纯礼、四子纯粹及侄子等墓冢。远观范仲淹墓,古柏蓊郁,碑楼林立,殿宇巍峨。
范仲淹墓地分前、后两域,前域:墓祠、墓冢,基本保存旧制原貌。墓祠在前、墓冢位其后,墓地为长方形,南北长186米、东西宽107米,总面积为19902米平方米,有古柏472株。古柏参天、挺拔,都郁葱葱,碑刻林立,突起三大墓冢:范仲淹墓,范仲淹母秦国谢太夫人墓及范仲淹长子监薄公范纯佑墓。
1、前域内基本情况
墓冢:高4.5米,周长30米
墓祠:南北长27米,东西宽16米,总面积为432平方米,
神道:南北长19米、东西宽6.87米
石坊:面阔5.8米、高3.75米
山门:面阔1间、宽3.75米,进深1间深3.75米、檐高2.92米
2、后域基本情况
二域神道现仅存石翁仲、石羊各一件。石翁仲身高2米,身宽0.60米,头戴高山冠,身穿长袍,两手举于胸前,抱一剑饰,面部清晰,形象逼真,为宋代造像。石羊身高1米,昂首,眼望有神,两长角盘在头部两侧。
后域前部为范仲淹次子纯仁墓,冢前竖一高2.15米、宽0.85米的石碑,上刻“宋丞相忠宣范公墓”。此碑立于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九月,为河南卫指挥使张一桀、卫镇抚韩淙等所立。1987年,巩县范氏后裔捐款,在墓前建起红砖碑楼,楼额刻金字“源远流长”。纯仁墓后,分别为范仲淹三子纯礼、四子纯粹墓。两墓前均立有高1.83、宽0.75米石碑,上边分别刻有“宋范文正公子恭献公墓”和“宋范文正公四子朝散大夫侍郎公墓”字样。两碑均立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八月,立碑人为范氏虞城后裔洛阳教喻范百顺。
范仲淹墓于1963年6月20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