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高山镇位于伊川县西南部,地处东经112°17′9″~112°25′16″,北纬34°25′16″~34°32′21″。距县城15公里,东临平等乡,西毗宜阳县,南接鸣皋镇,北连鸦岭镇,面积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79公顷。辖23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全镇共211个村民组,5.9万余人。
近年来先后荣获洛阳市文化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乡镇、洛阳市发展富民产业先进乡镇、洛阳市特色中药材乡镇、洛阳市2023年度乡村振兴工作突出乡镇、河南省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等荣誉称号。
二、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高山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县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主要经济指标按照时间节点任务稳步推进。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累计完成257.4万元;财税收入完成 1767.23万元,预计年底前完成1907.23万元;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6029.3万元,上年同期4401.5万元,累计增速36.9%。2024年初,高山镇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共谋划重点项目18个。截至目前,高山镇丹参种植产业扩大项目、高山镇丹参基地智慧灌溉农业项目等11个项目已全部完工,其余项目均有序推进中。
三、历史文化
高山镇历史悠久、人才辈出。高山镇晁沟村曾为西汉景帝时御史大夫、著名政治家晁错的故里和《水浒》中梁山天王晁盖的祖籍,王忠洼村曾为唐朝丞相王忠的故里,唐初名相魏征殃后曾葬于高山镇魏庄村,素有“五里三丞相”之说。
位于伊川县高山镇谷瑶村大觉佛寺,原名寿安西寺、亦称大觉寺,相传原系唐相崔相国的祖茔之地,因地势强烈而建,又因与北京市的大觉寺有着密切相同之处,因此而闻名遐迩。据宜阳县志“清乾隆版”和现存的明代重修碑“崇祯二年”及清代乾隆四十年“碑记所载”,大觉佛寺创建于元朝至元十九年“1268年”距今有近八百年的历史。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一日为大觉寺古刹大会,会时三天,善男信女,跋山涉水而至。
四、镇区建设
2024年对高山村、侯村、谷瑶村、洞子沟村、张村等村进行改造提升,共拆除违建570户、6200平方米,改造提升乡里中心5个,提升改造道路11公里,立面改造6.8万平方米,绿化各类树木5700株。拆除和更新广告牌300余块,清理老旧树木400余棵,对镇区2公里主干道两侧更换广告牌、立面改造、弱线入地,改造提升“一马平川”广场1座。通过改造提升,我镇在今年上半年全市乡村振兴观摩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五、资源优势
高山镇交通便利,农业富有特色。境内有市道古马路、平白路横贯东西,丰鸣路、刘穆路、谷草路纵穿南北,形成了三纵两横的交通网络,全镇23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另外,高山镇农业条件得天独厚,土地硒元素含量高,生产出大量富硒农产品,如高山富硒蜜薯、林果等。硒能提高人体免疫,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合成。适合长期食用的富硒农产品,也成为了高山镇农业的一张特色名片。
六、民生福祉
社会保障:全镇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到90%以上,困难人群参保率达100%。实行低保对象动态调整,新增低保140户179人,取消低保55人。开展技能培训服务6次,就业指导讲座20余场,发放就业补贴56.7万元、应急救灾资金213万元。
社会治理:投资资金创建“五星级司法所”,实现司法所、信访办、平安办合署办公,一站式调处矛盾纠纷。开展各类法治宣讲、防诈和心理服务宣传教育讲座34场,开展各类治安巡逻活动560余次。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累计办结信访案件112起,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30余起,答复群众网上诉求400余件。
社会事业:投资273.5万元对10所幼儿园、2所中小学进行改建提升。全年举办送戏下乡35场、电影下乡300余场,各村依托乡里中心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汇演,文化事业持续向好发展。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开展健康知识讲座135次,免费两癌筛查576人次,接待就医人员3.27万人次。
七、特色农业
瓜蒌种植。高山镇瓜蒌种植基地,位于高山镇刘庄村,总投资360万元,流转土地1200亩用于瓜蒌种植,采用高架设施栽培方式,下种其他粮食作物,调和土壤,从农科院引进优良品种,并有多年种植经验的专业人士作技术指导,项目配套铺设滴灌带、搭设瓜蒌架,做好施肥、除草等瓜蒌养护工作。亩均产值3000—5000元,年产值在500万—750万元,年净收益在350万—500万元。将有效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同时辐射带动村内300余人就业,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元以上。
丹参种植。高山镇丹参种植基地,总投资2000余万,共种植10000余亩丹参,主要分布于在高山村、增花营、穆店、张村、高东等村。该基地种植的丹参为航天丹参的改良品种,是豫西第一家用根段规模化种植的丹参基地。该基地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公司提供技术、种段,并统一回收加工,让农户的收益更高。基地种植的丹参超过了国家药典规定的质量标准,为全国各地知名药厂、中药饮片公司提供稳定货源。同时也带动散户300余户,带动务工群众1200余人,每人每年增收2万元以上,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上。
富硒红薯种植。建设富硒红薯种植示范区。在谷瑶、方沟、王忠洼、郑村、侯村、魏庄、坡头寨等村流转土地12000余亩种植富硒红薯。建设完成灌溉深井、变压器、潜水泵、主管网、闸阀井等配套灌溉设施,鼓励种植大户扩大红薯种植规模,构筑富硒红薯集育种、繁种、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山蜜薯产业体系。
办公时间(工作日):夏季8:30—12:00,15:00—18:30;冬季8:30—12:00,14:30—18:00
八、下设机构职能
(一)党建工作办公室
负责乡镇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宣传工作、统战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等;负责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工作;负责协助党政领导处理日常事务;负责综合协调、督查考核、文秘信息、保密档案、行政后勤管理等工作。
(二)民政所(社会事务办公室)
负责辖区内乡村建设与管理、民政、文化、教育、卫生、科技、体育等工作。
(三)生态环境建设办公室
贯彻落实国家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政策;负责辖区内的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指导做好乡村网格化生态环境监管;处理辖区内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信访;配合县生态环境分局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日常监督检查等工作。
(四)应急和安全监管办公室
贯彻落实国家应急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负责辖区内的应急和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做好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等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应急救援,负责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督促整改;对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报上级部门依法处理;建立完善应急响应和救援预案,对辖区内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建立档案,并实施监控管理,配合调查处理安全生产事故。
(五)产业发展办公室
贯彻落实国家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统筹辖区内经济发展、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负责农业农村经营管理和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完善产业信息发展平台,引导调整第一产业,扶持发展第二产业,培育发展第三产业,建立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生态和谐的产业支撑体系。
(六)综合执法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队)
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指挥辖区内派驻和基层执法力量开展综合执法工作;牵头建立综合行政执法平台;负责在辖区内集中行使规划建设、市容环卫、绿化环保、农林水利、卫生计生、文化旅游等领域的行政执法权;负责做好辖区内城市创建协助工作,根据授权统一办理本辖区的有关行政审批服务工作。
九、主要负责人
张文:镇党委书记
汤海朋:镇党委副书记、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