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酒后镇把乡贤返乡创业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采取“调查摸底‘识’乡贤,优质项目‘引’乡贤,提供服务‘惠’乡贤,连片发展‘聚’乡贤,表彰奖励‘弘’乡贤等方式,引导在外企业家、退伍军人、知识分子等乡贤反哺家乡。如今,一批懂市场、有技术、爱农业的乡贤们成为推动酒后乡村振兴、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酒后镇路庙村:“果盘子”实现稳定脱贫
路素琴,路氏精农品牌创始人,10岁随父母到城市定居,在洛阳市经商10余载,2018年返乡创业,开始了“阳光玫瑰、草莓”等高效精品水果种植之路。2018年酒后镇路庙村还是重度贫困村,全村460户中有252户是贫困户。近年来,路氏精农在路庙村发展水果种植,规模达240余亩,全部实现高标准种植,亩产效益达10万元以上,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农户自己种植的,路氏精农免费负责技术与管理,参与入股的可以坐等年底分红,带动村民脱贫128户。
目前,路素琴牵头成立了伊川县路氏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洛阳姐妹同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研发中心,引进博士研究生5名、农业专业类研究员4名,是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合作共建单位,先后获得洛阳市示范合作社、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资源育种研究室新品种示范基地、河南省大宗水果产业技术体系新技术示范基地等荣誉。
酒后镇吕寨村:“菜蓝子”带动村民就业
陈思远,2015年创办洛阳丰之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返乡创业,在酒后镇吕寨村创办洛阳初源家庭农场,占地70亩,主要从事番茄、甜瓜、辣椒、西瓜、南瓜等农产品育种及种植销售,产品销往大张、丹尼斯等连锁超市,育种产品主要销往欧洲、东南亚等地区。
目前,吕寨种植基地总投资达200余万元,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统一采购,集中管理,统一销售,农户不需要投资,在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统一生产,带领村民走上了一条高效农业发展新路,带动吕寨、三王、老庄、寺上等村群众就业务工260余人,贫困人口就业务工50余人,每人每月收入可达1800元,用工最高峰时达380人。
酒后镇老庄村:“小香菇”铺就致富路
王玉民,2017年返乡创建洛阳拓晨农业种植有限公司,主要种植香菇和羊肚菌,投资1200万元,流转土地304亩,建成香菇菌棒加工车间500平方米,育种棚20个,出菇棚33个,培育香菇7个品种,香菇初加工炕房车间300平方米,职工宿舍30余间。
去年11月,洛阳农林科学院在洛阳拓晨农业公司建设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强化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发挥科技的引领作用、基地的示范功能,助推食用菌种植产业发展壮大,带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目前,年产菌棒60万棒,年产优质鲜香菇75万斤,干香菇10万斤,带动48户贫困户,就业务工人员达100余人,人均收入6000元以上。
在酒后,乡贤返乡创业的热潮正在兴起,像路素琴、陈思远、王玉民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酒后镇坚持以乡贤返乡创业为抓手,发展乡村产业,大力实施“一区两带”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了总面积达1000亩的酒后蔬菜、水果等高效农业种植格局,让返乡创业者有方向、有目标、有平台,全力打造乡贤返乡创业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