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魅力伊川 > 经济发展

201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伊川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经济工作精神,科学分析当前形势,突出“产业兴县、科教强县”这一主题,围绕提高经济综合实力,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较好的势头。

一、该县经济运行现状及特点

2014年,一系列“微刺激”和“稳增长”政策刺激下,该县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大部分经济指标基本完成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完成283亿元,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6亿元,增长23.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120亿元,增长1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0亿元,增长12.6%;财政公共预算收入15.2亿元,增长1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22270元,增长9.8%;农村人均纯收入预计9753元,增长11.5%;外贸出口6372万美元,增长178.0%。

(一)从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来看,全县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全县经济在投资和内需的有力拉动下,继续在较高的增长平台上运行。生产总值(GDP)预计完成283亿元,增长9.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5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79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74.5亿元,增长7.5%。

(二)从三次产业角度来看,社会有效供给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为全县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近年来,该县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开工、建设了一大批文化、服务、商贸等第三产业项目,同时加快对传统工业的改造升级步伐以及新建了一批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2014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10.4:63.2:26.4。

1、粮食产量下降、畜牧业稳定发展。2014年,受连续高温干旱的影响,该县农作物产量明显下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8.7万亩,粮食总产量33.2万吨。全县猪出栏肉47.1万头,增长7.0%;出栏牛5.5万头,增长2.4%;出栏羊3.8万只,增长4.5;肉类总产量47483吨,增长2.9%;禽蛋产量24130吨,下降0.3%。

2、工业生产平稳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07亿元,增长14.7%;增加值120.5亿元,增长14.0%;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预计-3.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完成488.7亿元,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71.3万吨标准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1.95%;工业发电量123.4亿度,增长3.6%。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是主要行业增长较快。全年6个主要行业完成增加值103.6亿元,增长12.1%,占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的85.9%。其中,铝及精加工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电力生产供应业4个行业分别增长16.2%、6.3%、23.4%和-2.63%。二是产销衔接良好。受铝、铝箔等主要产品销售价格上扬的影响,工业产品销路较好。全县规模工业完成销售产值496.1亿元,增长14.5%,产销率达97.8%,提高0.1个百分点。三是重点企业经营效益仍不容乐观。受大宗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降的影响,该县重点企业虽然产量不断增长,但企业经营效益较差。全年伊电集团累计发电127.8亿度,增长3.5%;生产电解铝85.1万吨,增长35.7%;总产值213.7亿元,增长19.0%;主营业务收入223.1亿元,增长10.1%;利润总额-3.56亿元。龙鼎铝业累计实现铝材产量18.04万吨,增长4.7%;产值26.4亿元,增长8.6%;主营业务收入26.7亿元,增长2.4%;利润总额429万元。四是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2014年该县高新技术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14.6亿元,增加值18.8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18.3%,比上年提高1.2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调整经济结构、拉动增长的作用初步显现。

3、第三产业快速回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第三产业快速回升,完成增加值74.5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加10亿元,增速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完成15.0亿元,增长13.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完成9.5亿元,增长6.5%;金融部门实现营业税7310万元,增长16.9%,金融业增加值完成10.5亿元,增长16.5%;房地产业增加值完成11.6亿元,增长14.7%。二是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4年该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2:65.5:23.3调整到10.4:63.2:26.4。

(三)从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观察,内需主导作用继续加大,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1、投资需求快速增长。2014年,该县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平稳增长势头,累计完成投资346亿元,增长23.6%。其中,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150.4亿元,增长26.0%。全年全部施工项目275个,其中新开工172个。全年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18个,比上年增加21个,完成投资278.4亿元,增长19.6%,占全部投资额比重80.5%。如:投资35亿元的洛阳利尔年产2万吨多晶硅及组件项目、投资32.5亿元的洛阳芯源微电子产业园项目、投资30亿元的新江基软件科技产业园项目、投资27亿元的天成国际旅游度假综合体项目、投资22.7亿元的世为动漫之都项目等。

2、消费需求稳中趋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由过去的传统消费向多元消费转变,休闲消费、时尚消费、保健消费等已逐渐为人们所推崇,尤其是以住房、汽车、通讯工具为代表的新型现代化消费已经形成。全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3亿元,增长12.6%。全县城镇消费品市场增速高于农村,批零业市场增速高于住餐业。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3.3亿元,增长12.8%;农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7.0亿元,增长10.3%。从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02亿元,增长13.0%;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8.3亿元,增长10.1%。

3、外贸出口高速增长。尽管国家出台的一些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政策对该县扩大外贸出口有诸多制约,但该县铝工业由传统的出口铝锭向出口铝板、带、箔转变,市场需求好,带动全县外贸出口高速增长,全年全县出口额6372万美元,增长178.0%。

(四)从经济运行质量来看,在全县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经济运行质量依然较高。

1、财税收入量质并举。全县财政公共预算收入15.2亿元,增长15.8%。公共预算支出31.3亿元,增长9.9%,支出重点向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住房保障和农林水事务等领倾斜,分别增长8.7%、10.7%、14.1%、7.8%、30.4%和15.0%。全县税收收入完成8.8亿元,增长9.1%,增速略低于财政预算收入增速。

2、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农民人均纯金收入预计9753元,增长1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22270元,增长9.8%。

二、全县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处于三期叠加(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服务业比重低发展速度慢、工业经济面临困难较多、投资后劲乏力等。

(一)经济发展处于调结构、促升级的矛盾期。该县经济目前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一个关键阶段,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正处在一种胶着的状态,传统电铝产业体量还是比较大,新兴电子、能源产业虽然增长速度比较快,但体量比较小。同时传统产业市场趋于饱和,去库存化缓慢推进、新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也需要时间,因此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

(二)服务业比重低、发展速度慢。2014该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6.4%,不足第二产业的一半,在全省、全市都处于中游偏下位置。同时,虽然该县服务业增加值增幅比上半年提高1.1个百分点,但仍然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幅低6.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一是工业企业个头大、发展快,而服务业企业个头小、成长慢。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都属于“小企业”,而营业收入过千万的服务业企业已是标准的“大企业”。二是服务业支撑指标增速降幅较大。交通运输业增值税下降23.8%,营利性服务业营业税下降21.7%;三是房地产市场回落,商品房销售量价齐跌,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下滑。房地产业增加值下降6.8%。二是财政公共服务支出增速较慢。全县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14.5%,较去年同期回落7.7个百分点。

(三)工业经济面临困难较多。一是全县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仅有10家,占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9%,80%以上是2000万—1亿元的企业,且大多数规模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散”、“小”、“弱”问题。二是新增规模企业产值小、比重低。全年全县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5家,合计产值3.7亿元,占全县的1.1%。三是工业企业持续亏损。该县工业传统领域、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比较突出,但还需要维持生产局面,因此工业品价格连续下滑,企业持续亏损。2014年该县规上工业盈亏相抵后预计亏损5.72亿元;亏损企业达21个,较同期持平,企业亏损面达16%。四是企业经营成本高。由于近年来实行的货币宽松政策,资金大规模流向房地产和股市,实体经济贷款难、融资难、利息高。此外,提高劳动工资、福利报酬,也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大幅增长。

伊电集团 生产经营呈现两个明显特点:一是铝电产业量涨价跌。2014年伊电集团铝锭产量85.1万吨,增长4.9%;目前电解铝价格12760元/吨左右,每吨比2013年底减少1200元左右。两个电厂累计发电127.8亿度,增长3.5%;去年9月1日起火电上网价下调0.93分/度。二是收入小幅增长,亏损额减少。伊电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完成223.1亿元,增长10.1%,企业利润总额-3.56亿元,处于持续亏损状态,但亏损额比去年同期减亏0.36亿元。

(四)财政收入增速回落。全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速较去年回落5.7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性收入增速回落14.6个百分点。主要税种增减明显。营业税增长16.3%、增值税增长18.4%、资源税增长26.3%、契税下降46.5%、企业所得税下降19.2%。

(五)固定资产投资后续乏力。2014年初县委、县政府确定的110个重点建设项目,部分项目未实质性开工建设,部分已开工项目进展缓慢、投资额低,对拉动全县投资增长力度较小。如:产业集聚区垃圾中转站及处理场项目、洛阳威驰变压器生产项目、伊川县恒利塑料助剂生产项目、基伍手机建设项目、伊河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大成文博园项目、洛阳低空旅游项目等。

三、2015年该县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生产总值(GDP)预计310亿元,增长9.0%;

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76.5亿元,增长9.0%;

固定资产投资预计415亿元,增长18.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125亿元,增长1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159亿元,增长13.5%。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2015年,该县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总体趋好,但三期叠加对该县的影响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房地产市场短期难以出现强劲回升;劳动力、土地、资本等供给因素进一步趋紧,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还是比较大。面对这些困难,全县上下要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部署上,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要正确认识经济新常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该县经济发展处于三期叠加,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市场需求偏弱。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各级各部门要有新举措、新办法、新思路,尽快从过去把比较多的精力放在总量速度上,转为在搞清楚总量的同时,花更大的精力放在刻画和分析经济结构和质量的变化上;要加大对结构调整、节能环保和改善民生的支持力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是要狠抓项目建设,增强投资拉动能力。要重点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尽快推进新建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在建项目工程进度,切实增强项目投资拉动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要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步伐,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该县服务业比重低、增速慢、难管理一直是影响经济更快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关部门应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增加招商引资的本领,加快服务业发展步伐,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