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凤山景区
-
日期:2024-12-06
来源: 县文化广电旅游局
近年来,伊川县围绕市委提出的“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新文旅发展思路,瞄准打造洛阳近郊生态文旅目的地,以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全力推进文旅文创双“12345”工程,加快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洛阳龙凤山景区位于伊川县城西部,是伊川县深入贯彻落实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系统谋划的三条文旅产业 带中龙凤山文化旅游产业带的重点建设项目。
项目预计总投资30亿元,一期投资16.2 亿元,项目坚持以 生态为底、文化为魂、水系为韵,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 快文旅融合发展为根本,着力打造洛阳南部重要的游客休闲驿 站。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宋韵古镇、民宿酒店、演艺中心、党建中心、会议中心、亲子游乐”六大板块,其中酒店房间总数409间,床位808个;民宿36家,房间总数616间,床位1132;会议中心6个,二十五组景观与五子文化广场相映生辉。
自2021年运营以来,景区围绕“舌尖潮味、特色民宿、科技 潮玩、国潮造物、工美乡创、沉浸体验、梦幻古镇”的定位,积 极搭建文旅消费新场景,引进文旅消费新业态,推进夜间文旅消 费提档升级,全力打造让游客流连忘返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游客自媒体抖音排行榜位居全国第三,热度播放观看量达7.2亿,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国潮打卡地。以“龙凤山奇妙游活动”为主体,推出四大潮流市集、沉浸式剧本杀、网红直播带货、十二时辰美食体验、国风巡演等活动,植入国潮文化沉浸式旅游体验项目,塑造龙凤山国风品牌形象,打造青年人优选打卡地和旅游目的地,景区知名度影响力持续提升,已成为游客向往的休闲度假、 研学旅游、夜游游玩网红打卡胜地。
景区运营以来,先后荣获“国家 AAAA 级景区”、“河南省夜 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河南省休闲观光园”、“河南省非公党建联 系点”、“洛阳市孵化创业基地”、“洛阳市返乡创业示范园”、“洛阳市十佳最美乡村”、“洛阳十大文旅新地标”等荣誉。
如意湖
如意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工艺制品,相传它由古代的爪杖演变而来。在长期的使用、变化中,被逐渐赋予美好而生动的人文思想一一吉祥如意。
如意质地有金、玉、翡翠、珊瑚、沉香木等,且雕刻有各种吉祥图案,鲶鱼与如意组合,寓意年年如意;万年青、柿子和如意组合,象征万事如意;大象和如意组合,就成了吉祥如意·……
如意湖水渠长49米,湖面约一万平方米。是一个大大的如意。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如意是福禄寿三星中禄星所持的法器,福禄寿三星中,本来只有禄星才是财神,但因为三星通常是三位一体,所以我们看到禄星的如意之后,福星所主管的财富和好运气,寿星所主管的健康长寿都降临在如意湖,取你如意我也如意之意。
过去洛阳的老百姓都用十六两秤,南府店村上年纪的人还说古时十六两秤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上福、禄、寿三星组成的十六两秤星。北斗七星主亡,南斗六星主生,福、禄、寿三星分别主人一生的福、禄、寿。倘若短斤少两,少1两叫“损福”,少2两叫“伤禄”,少3两叫“折寿”。所以南府店村把诚信经营作为共同的信条。现在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如意湖的活水时时流动,行走其间,石窑老街,宋韵古街,程夫子街,民主街,百姓们的烟火味与如意湖共存共生,也象征老百姓的生活时时如意,事事如
五子阁
听到五子,好多游客都会猜想,是不是现在的房子、车子、票子、妻子、孩子呢?也有人问是不是过去看的戏曲,五子登科呢?肯定也不是。这五子指的是周敦颐、张载、邵雍、程颢、程颐,他们都是北宋时满腹经纶的大学者,后人称他们为“北宋五子”。
北宋五子之间有很奇妙的关系。周敦颐是程颢、程颐的老师;程颢、程颐是兄弟;张载是程颢、程颐的表叔;邵雍是程颢、程颐的朋友。因此,他们就哲学或展开研讨,或展开争论。若有良机,他们也聚聚,话题离不开传统文化。
邵雍死后就葬在此处向南5公里的山丘上。关于他的下葬,还有一个故事。邵雍临终嘱咐后代,入棺材的时候,一定把我的道袍用桐油再刷一层,同时,把隔壁那个害瘌痢头的姑娘叫过来,你们叫她看一下。过若干年后,这个瘌痢头的姑娘的孩子长大后是个盗墓贼。一天弟兄们商量着去挖邵雍墓呢,他母亲说:“挖谁的也不能挖他的。他下葬的时候,我亲眼看着啥陪葬都没有哦,一件衣服吧,他家还用桐油给刷了刷,衣服也不能要。”
这个故事,说明邵雍揣度人心,防患于未然。
你一定知道“如沐春风”和“程门立雪”这两个成语故事。这两个故事就与“程颐和程”两兄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如沐春风讲的是程颢和他的弟子朱光庭的故事。程颢曾在今天的汝州做官,开堂讲学,朱光庭跟直程颢学习,聆听讲座、探讨问题,一晃一个月过去了。朱光庭回到偃师老家后逢人便说程老师课讲得好,使自己如沐春风里。从此以后,这个成语故事便流传了下来。
程门立雪,程门立雪讲的是杨时、游酢和程颐的故事。杨时和游酢原来是程颢的学生,在程颢去世4年后,回京赴职途径洛阳,便前去拜见程颐。正遇午时老师闭目休息,于是两个人便站在门口恭恭敬敬的等候老师,这时突然下起鹅毛大雪,等程颐醒来召见他们的时候,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了!从此以后,这个故事便成了中华民族尊师重道的典范,受后人称颂。
两程的墓地据此仅有2公里。
某年,周敦颐游学洛阳,恰逢张载回故土陕西凤翔也路过洛阳。邵雍、程颢、程颐闻听此讯,就专程至洛阳拜见。文人相聚,诗词答和,他们结伴乘舟,出龙门,溯伊水登岸至龙凤山一带。
龙凤山有龙体拱围,凤羽掩映,青翠葱茏,空气清新,再加有如意湖荡漾,龙凤湖涌波,更显仙风袅袅。五子选龙凤山一高岗设亭,置下瓜果香茗,一 一落坐。周敦颐曾做《爱莲说》名震天下,其中有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周敦颐爱莲也以莲喻己,孤芳自赏,不苟言笑,似显高傲;张载治学之时,“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未始须臾息,也未尝须臾忘也,”他注重修身养性,所以神态严肃庄重;邵雍性情“放旷”,出语幽默,本来喜好游山逛景,观花赏月,饮酒咏诗,此日与文友相聚龙凤山,更显喜形于色;程颢天资纯精,温文尔雅,待人如阳光之暖,其言如时雨之润,人称之“终日端坐如泥塑人,而浑然是一团和气,和气如春风也。”于是程颢面带笑容,彬彬有礼;程颐天资劲正,像烈日秋霜般严厉。因而,虽有长辈在坐,程颐依然潜思存戒,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五子传书 明月映天地;九州载道 清风润古今。
五子于龙凤山把酒临风,喜气洋洋。龙凤山因鸿儒相聚而添雅气。后人在龙凤山建起“五子阁”以作纪念。
五子阁外
北宋五子之间有很奇妙的关系。周敦颐是程颢、程颐的老师;程颢、程颐是兄弟;张载是程颢、程颐的表叔;邵雍是程颢、程颐的朋友。若有良机,他们也聚聚,话题离不开哲学。或展开研讨,或展开争论。他们的观点汇集成书,师徒传承,如明月一样照亮大地。
两宋时期,因周、程、朱主张宇宙的本原是“理”,故称为“理学”。理即道,理学也称“道学”,是对先秦儒家学说的发展和创新。以周敦颐、程颐与程颗、张载、朱熹为代表,形成濂、洛、关、闽四大学派。理学的好处在于“经世致用”而不是空谈道理。他们的思想在全国传播,因为当时称中国为“九州”,思想深入人心,指导人们按照“理学”的规矩为人行事,所以对联下联说“九州载道清风润古今”。
学达性天
据记载,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皇帝颁发御书‘学达性天’四字匾额。分别悬挂于宋儒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朱熹祠堂及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这也是此处挂此匾额的原因。
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这是“学达”的出处;《中庸》有语“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是“性天”的出处。“学达性天”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是指通过教育,通过做学问,通过“养性”达到“性命合一”达到“性”和“天”的统一。这既是儒家所推崇的理想人格,也是中国教育几千年不变的目标。
五星聚奎
“五星聚奎”,原指水星、金星、火星、木星与土星这五大行星排列为近乎直线的奇特天象,在本层的“五星聚奎”,引申为北宋五子各自辉煌的建树汇集于此。他们的思想启迪当时以及后人觉醒,是中国人的精神坐标。
五子阁二层
孔子简介
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孔子。孔子生活于春秋末期的鲁国。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为历代帝王提供了治国的理论依据,为知识分子安身立命指出了一条道路,所以被帝王奉为“大成至圣先师”,被封建社会尊为“圣人”。
儒家思想是两千多年来我国传统文化主体思想中的主流。孔子的言行思想,保存在由其弟子或再传弟子编纂的《论语》中。而通过《易传》《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及诸子著作等典籍也可以获得有关孔子的一些思想。他开私人讲学之先风,大家熟悉的“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就是赞扬孔子学生之多,赞扬孔子学生做成大事的人也不少。
“仁”的内涵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何谓“仁”?“仁者,爱人。”爱的范围由家庭中的父母兄弟开始推广到众人。怎么去爱?首先是“亲亲”“事亲”,然后是“泛爱”。其方式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先人后己;“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推己及人。
对个人来讲,只要做到“仁”,就会做到忠、恕、孝、友、恭、敬、宽、敏、惠、智、勇、信(诚),以致达到“圣人”的境界。对家庭来讲,就会出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谐和关系。对国家来讲,就实现了“仁政”,
即以仁德来推行政治教化,治理社会。所以,“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仁人”是最高尚的人格,“仁政”是最理想的政治统治。
“礼”的内涵
“礼”是孔子学说中又一个重要内容。“礼”是“仁”的外在表现。“礼”是什么?是社会制度和礼节仪式。“礼”的功用是“整民”(治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一句话,人际利害关系的调整、家庭关系的维系、等级秩序的维护、各种教化的推行,都要以“礼”为手段,使之达到理想的要求。
儒家流派的发展演变
孟子的“仁政”“民本”“性善”“气节”说
儒家发展到战国时代最著名的代表是孟子。孟子对儒家思想的发展是全面而深刻的,其主要表现为:
“仁政”理论。孟子说,“以德行仁”才能得天下,才能使人心悦诚服。凡是行不仁者,天子虽有天下也可因之失去,老百姓则会失去已获得的生命。
“民本”思想。孟子提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理论,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国家(社稷)、君主三者的轻重次序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
“性善论”。孟子提出了著名的“人之初,性本善”之说。孟子认为,人性本来是善的,其内容是“仁义礼智”,其发端是人人都具有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他认为这种“善端”是先天就存在于人性之中的。
“气节”说。孟子提倡“善养浩然之气”,归结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精神的养成以及具备“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抱负胸怀,培养出了像文天祥、范仲淹这样的优秀人才。孟子的思想很多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唐以后,孟子的地位在儒家系统中不断提高,最终被称为“亚圣”。
大儒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开辟了两千年以儒家之学为统治阶级之学的时代。
宋明理(心)学两宋时期,儒学发展中的又一个新形式——理学出现。北宋五子把儒家思想的“忠孝节义”提高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一整套概括天人相互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张载留下的名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体现了其学说鲜明的“经世致用”色彩。
程颢程颐兄弟是宋明理学的奠基者和创建者,以儒家学说为主干,吸收道家、佛家心性之学,兼容并蓄,这是中国哲学的一次伟大突破,对元明清三朝社会的发展,思想体系的完善,都产生过巨大的推动作用。
由宋一代,北宋五子提倡的理学,上承孔孟,下启朱熹、陆九渊、王阳明,影响着无数代中国人的思想风貌,道德规范和行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