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川县旅游发展总体思路与开发战略
-
日期:2024-12-05
来源: 伊川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市、县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准确把握新时代文旅融合趋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充分挖掘和发挥文旅资源优势,打造洛阳近郊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奋力开创伊川文化旅游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工作目标
按照洛阳市文化旅游“十四五”规划和伊川县“十四五”规划要求,依托国土空间规划,结合文旅资源禀赋,县文旅文创工作指挥部经过认真研究,提出“12345 工程”。从理念和思路上明确:“1”即确立打造洛阳近郊生态文化 旅游目的地 1 个定位。“2”即按照国土空间规划旅游布局,依托“四好农村路”建设 80 公里近郊生态文旅环线、县域 100 公里旅游环线 2 大旅游环线。“3”即突出颠覆性创意、沉浸式 体验、年轻化消费 3 个理念。“4”即规划“三山一河”4 大旅游片区。“5”即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发展 5 个复合型旅游产业,推进旅游+农业农村、旅游+小镇、旅游+康养、旅游+文物综合利用、旅游+生态的产业融合,扎实推动文旅文创工作落地见效。
从工作和行动上明确:“1”即完成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 县 1 个目标。“2”即打造 2 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以龙凤山景区为核心,将鸦岭富硒红薯产业园、二程文化园、邵雍文化园连片打造,建设龙凤山省级旅游度假区;以建业绿色基地为龙头,将吕店富硒小米产业园、吕店千年牡丹沟、范仲淹忧乐园、东坡伊人谷等景点连片建设,建设万安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引领旅游产业发展。“3”即包装完善 3 条精品旅游线路,依托万安山康养度假产业带、龙凤山文化旅游产业带、伊河生态休闲产业带,规划东部万安山旅游线路(伊阙站—彭婆—彭江路—江左—五里头—飞翔小镇—三峰寺—建业绿色基地—吕店—万安山半山旅游路)、中部伊河旅游线路(伊阙站—县城—平等—鸣皋—葛寨—天室山)以及西部龙凤山旅游线路(龙凤大道— 龙凤山—八官线—鸦岭杜沟—亓岭—高山—平等—鸣皋南岳庙 —伊川书院—徐阳墓地)。“4”即三年内谋划实施 40 余个文旅项目,其中万安山片区项目 12 个、龙凤山片区项目 13 个、 伊河片区项目 14 个、九皋山片区项目 4 个。“5”即运用 5 大抓手作为未来三年重点行动方向,即实施文旅项目提质升级行动、夜间经济促消费提效行动、乡村旅游发展提升行动、研学旅行品牌创建行动、文旅文创“伴手礼”行动。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文旅项目提质升级行动。一是以二程为代表,
打造伊川特色文化园区。深挖二程理学文化资源,讲好文化故事。利用研究院平台优势,整合伊川现有专家资源,做好对伊川本土历史文化与理学文化挖掘与研究。转化原有传统讲解模式,加入角色扮演元素,将剧本杀的思路及模式融入二程文化传播中,以丰富的文化故事、鲜明的视角,讲好伊川故事,依托文化资源基础打造伊川特色文化园区,让世界认识一个立体且丰满的伊川形象;二是积极推进龙凤山国家 4A 级景区创建工 作,持续完善交通配套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景区品质。以龙凤山景区为核心,将鸦岭富硒红薯产业园、二程文化园、邵雍 文化园连片打造,建设龙凤山省级旅游度假区;三是建立平台化经济模式,引入优质投资商,丰富建业绿色基地业态,尽快实现东坡伊人谷全面投入使用,实现建业大食堂、民宿的高品质运营,通过引进第三方剧场表演,融入伊川文化特色,打造高质量小剧目。打造建业绿色基地独具特色的研学旅行项目,与周边县区差异化发展,在研学中融入剧本杀元素,增强沉浸式体验,吸引年轻化消费,完善“吃、住、娱”配套设施。有效利用现有资源,以建业绿色基地为龙头,将吕店富硒小米产业园、吕店千年牡丹沟、范仲淹忧乐园、东坡伊人谷等景点连片建设,建设万安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引领旅游产业的发展;四是以烟涧等基础较好的村落为代表,打造特色村落,加强文旅文创与乡村旅游融合;开展“文旅产业发展乡贤研讨会”助力乡村产业发展,以乡村运营、集镇建设、“三变”改革为抓手推进乡村建设、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二)实施夜间经济促消费提效行动。引导龙凤山夜间经
济集聚区向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持续丰富夜间文旅业态,创新夜间产品供给,积极创建全国夜间经济集聚区。到 2025 年底 指导龙凤山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吸引更多省内外游客,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 年至 2025 年,围绕建业绿色基地、永辉小吃街、古井楼、民主街等一批初见规模的美食街。同时指导鸣皋、平等、白沙等一批具有群众基础的街区,围绕业态、产品、购物、游乐、住宿、环境等,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夜间消费街区,推动消费从单一集中消费向常态化消费延伸。
(三)实施乡村旅游发展提升行动。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
振兴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筛选基础设施建设较好的镇村,从五个方面发展乡村旅游。一是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开展乡村旅游点打造及乡村文旅创建行动。巩固现有工作成果,按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等级划分与评定》文件要求,积极推进江左张瑶村在 2023 年底前、白沙叶村在 2024 年底前完成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工作;二是大力发展康养旅游,突出生态优势和文化特色,依托万安山资源,连接滨河新区卢舍小镇、彭婆赵沟春风桃园项目和鸦岭福瑞康养老等项目,围绕温泉、医养等方面,培育发展复合型文旅康养项目;三是各乡镇(街道)在 2023 年至少包装 1 个乡村旅游示范项目。依托各乡镇(街道)特色产业,在吕店王村、河滨张庄、平等张奇庄村、葛寨烟涧村、吕店周沟村、半坡刘瑶村等 15 乡镇(街道)的重点乡村,加大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四是推出宣传伊川县一日游(龙凤山古镇—二程文化园—邵雍田园综合体—岭上硒薯)、两日游(建业绿色基地—东坡伊人谷—范仲淹忧乐园—鹤鸣峡—南岳庙—青铜小镇—伊香六里)、红色旅游路线(吕店温沟村—江左上王村—江左镇张瑶村)乡村旅游线路,谋划开展采摘节、赏花节、特色研学游等活动,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五是谋划包装依托龙凤山古镇和建业绿色基地旅游度假区,开展精品民宿申报和宣传推广工作,叫响“宋韵民宿”“坡夜宿”等精品民宿品牌;六是打造“文旅+农业”复合业态,依托平等邵雍田园综合体、水寨彩虹农场、平等伊香六里、吕店周沟牡丹沟等项目,深植乡土文化,以亲子游、采摘游为主,结合现代农产品种植加工和销售,大力发展观光农业。
(四)实施研学旅行品牌创建行动。按照研学工作“7311”
工作部署(即实施制定一批研学旅行扶持政策、建设一批研学精品示范基地、开发一批研学旅行特色课程、推出一批研学旅行精品路线、培养一批研学旅行专业人才、谋划一批研学营地项目、推出一系列研学文化宣传产品等 7 大举措,面向学生、亲子、中老年 3 个主要群体,打造全国知名研学旅行目的地目标,叫响研学伊川品牌),重点做好研学基地营地建设和研学课程开发工作,积极指导提升现有研学基地,支持更高级别的基地建设,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级研学基地梯次 发展格局。加快推进伊川书院、范仲淹忧乐园、烟云涧青铜特色小镇等研学旅行营地项目落地,积极引进研学行业领军企业在伊新建研学旅行营地项目。通过统筹研学基地和学校举办征集活动等方式,鼓励开发特色优质课程,形成一批精品课程体系,推出一批主题串联式精品线路。到 2025 年建设 2 个省级、5 个市级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叫响“研学伊川”品牌,打造全国知名的研学旅行目的地。
(五)实施文旅文创“伴手礼”行动。围绕二程理学、杜康文化、仿古青铜文化等研发研学书籍、拓片礼品、文创产品、杜康创意礼、仿古青铜旅游纪念品等旅游产品。依托伊川特色富硒农产品发展特色富硒产业,推出具有伊川特色的农旅产品,做大做强“伊礼相待”“伊食无忧”等本土品牌,在县城及县内各大景区、星级酒店规划“伊礼相待”“伊食无忧”品牌形象店,集中营销伊川特色文创产品、农创产品、农特产品、非遗产品等,全面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品质,使其成为游客走亲访友必备的品牌“伴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