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切实做好2021年全县教育系统汛期安全工作的通知
-
日期:2021-04-23
来源:
各乡镇(街道)中心学校,高职中,局直各学校,机关各股室及二级机构:
为切实做好2021年学校防汛工作,确保学校汛期安全,根据省、市、县有关防汛文件精神和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
各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做好学校防汛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决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要结合各校实际,及早防范、及早部署、周密安排,做好防汛抢险的各项准备工作。汛期灾害易发地的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做到“四个一”,即召开一次专门研究汛期安全的工作会议,开展一次防汛主题安全教育,组织一次防汛演练,进行一次校舍及水电管网设施等防汛安全大检查。要成立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切实有效的防汛责任监督机制,从经费、预案、物资、队伍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全面提高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的应急能力。校长要亲自抓,明确各个岗位责任,严格要求,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科学防范,杜绝汛期安全事故发生。
二、落实防汛措施,做好防范工作
(一)落实防汛应急预案。各学校要针对历年灾害发生特点,进一步完善防汛工作预案,落实人员和物资保障,明确预警信号、警示标志、疏散转移路线、安置地点、应急联络等措施。在险情发生时,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要各司其责,责任到人,有序组织学生安全撤离,必要时采取停课、调整上课时间、转移学生等措施,确保学生安全。寄宿制学校要有专门人员在学生宿舍实行夜班值班制度,配备必要通讯设施以便及时报告险情,在危险情况下及时组织学生疏散到安全地域等待救援。
(二)落实抢险队伍物资。各学校必须认真落实以一把手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建立充实防汛抢险队伍,确保组织到位、人员落实、职责明确。要根据本地本校实际,尽快做好防汛物资的储备,按照防汛物资储备管理规定,做好清仓分类登记造册,以便应急调用,并确保防汛物资在需要时能够保证性能和质量,坚决反对虚假应付,光造册不见物,必须满足防汛抢险救灾工作的要求。
(三)落实隐患排查整治。各学校要迅速开展防汛安全隐患排查,确保不留空白,不留死角,针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和不完善的防灾措施,立即进行整改。不仅对校园内所有建筑物、在建工程、闲置用房及所有设施设备进行细致检查,还要对学校周边的危险水域、地质灾害点、易滑坡地段、易雷击区域进行巡查,一旦发现异常要立即报告、处置,及时向师生进行警示。
(四)落实防汛监控预警。各学校要落实专人监控,明确监控职责,一旦出现险情,要边处理、边向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同时,要主动加强与防汛办、气象、地质、土管、水利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密切关注灾害预报信息,及时向师生发布,做到早预防、早准备。一旦发出严重灾害预警,要本着“以人为本、生命第一”的原则,做好人员安全转移的各项准备工作,明确预警方式、转移路线,加强保障,确保不出现人员伤亡。
(五)落实考试安全措施。汛期正值各类考试,各考点务必把师生生命安全摆在第一位,对考点师生进行防汛、防雷等知识的教育,让师生学会自护自救,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各考点如有因洪水等自然灾害影响导致无法正常组织考试或部分学生无法正常参加考试,要按照考试机构的要求,做好应急预案,确保汛期各类考试的安全。
(六)落实防汛宣传教育。各学校要组织学生和老师进行防汛抗灾知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知识、汛期防溺水、防雷击、防风、应急逃生、上学和放学途中等方面的宣传教育。要教育学生在雷电、暴雨、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面前学会自我保护。如遇暴雨、大风等灾害天气,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生上下学时间,并向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保证师生安全。要强化防范溺水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不私自下河、下水库游泳或到湖潭河边戏水玩耍,并把其作为一项严格的学生行为规范和纪律要求,进行约束和管理。各学校要积极主动报请当地党委、政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乡镇,建立重点水域溺水事故联防机制,及时发现险情,及时消除隐患。要在危险路段及水域设置安全警示标牌,设立安全隔离带、防护栏等。
三、严格汛期值班,确保信息畅通
汛期期间(2021年5月1日—9月30日) ,各单位要加强值班工作,要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要及时做好巡查工作,了解汛情和校园安全情况,要严格执行安全工作信息报送制度,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各学校有重大汛情、险情和灾情要按规定及时呈报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确保汛期信息准确畅通。一旦发生重大险情,学校领导要做到三个“第一”,即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到场,第一时间处置。对出现重大险情瞒报、漏报、迟报造成严重损失的,要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教体局汛期值班电话:68333481。各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防汛预案,并和汛期值班表于2021年4月30日前报送安全股备案。
四、严格责任追究
教体局将定期不定期对各单位的防汛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检查通报各单位汛期值班情况。对工作迟缓、措施不力、效果不佳的,或者在督导检查过程中发现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而未进行有效治理,以及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等情况的,教体局将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的原则,从严问责,顶格处理,绝不姑息迁就。
附件:1.伊川县教育系统2021年防汛应急预案
2.伊川县教育系统防汛领导小组成员及联系电话
3.伊川县教育系统2021汛期安排值班表
2021年4月22日
附件1:
伊川县教育系统2021年防汛应急预案
根据伊川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开展汛期前检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特制定伊川县教育系统2021年防汛应急预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国家防总和省、市、县防指的统一部署,教育系统防汛工作将继续贯彻执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采取有效措施,立足实际,快速、及时、有效地处置教育系统防汛工作中出现的各类突发性灾害事故,坚持自护、自救,确保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安全度汛。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防汛工作的领导,使防汛工作顺利进行,教体局成立了防汛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姚利敏
副组长:周新会 刘 云 赵岩峰 韩伊晓 韦冠朝
范汉军 焦党伟
成 员:教体局各股室负责人,各乡镇中心学校、各高职中学校校长、局直学校校长,各民办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体局安全股,陈永强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负责处理防汛期间的各项具体事务,汛期安排24小时值班,值班电话:68333481
领导小组下设三个机构:
(一)后勤保障组
组长:程相武
成员:计财股全体人员(负责各类抢险救灾物资的筹备、保管工作)。
(二)宣传组
组长:王东栋
成员:办公室全体人员(负责防汛期间的宣传报道、信息报送工作)。
(三)抢险组
抢险一组,重点负责县直各中小学抢险救灾工作的实施。
组长:张宏轩
成员:安全股、校建股、人事股、信访办、校外办负责人及局直各学校校长。
抢险二组,重点负责各乡镇学校抢险救灾工作的实施。
组长:翟孝礼
成员:督导室、教育股、监察室、师训股、职成教股、审计股、党办、工会负责人及各乡镇中心学校校长
三、防汛抢险救灾领导小组职责
(一)灾害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成员按照职责分工,立即赶赴分管单位的受灾现场,并成立现场领导小组。应急抢险救灾工作在现场领导小组统一指挥、统一组织下,有序开展救援工作。
(二)教体局建立预警机制,提前向学校通报灾害天气情况。各学校接到预警后,要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险队伍进行救援、抢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加大防汛设施设备投入,不断提高基础设施标准和质量。经常性开展防汛基础设施的自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各学校应及时对师生开展防汛抗灾常识教育, 认真组织防汛抗灾演练。
(四)教体局实行汛期24小时值班及学校安全信息报告制度。
(五)对全县各校进行受灾调查统计,及时掌握基层工作动态,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六)保持与基层学校的通讯畅通,及时进行工作部署。
(七)搞好宣传报道,及时报道在抢险救灾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四、抢险救灾措施
(一)汛情预警,由气象部门和县防汛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宣布及解除。预警分四级,相应措施如下:
1、汛情Ⅰ级预警:气象部门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相应措施:各学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防汛领导小组领导成员立即赶赴所分管学校受灾现场,成立现场保卫、医疗救护、后勤保障等紧急抢险救援小组。有上学学生的学校(幼儿园)采取专门的保护措施,处于危险地带的学校停止上课,并将师生转移到安全场所。
2、汛情Ⅱ级预警:气象部门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相应措施:各学校指挥机构人员、学校领导全部上岗到位,抢险人员一线待命。学校师生停止室外活动,尽可能停留在室内或者安全场所避雨。密切监视灾情,切断低洼地区室外电源或者已漏雨校舍的电源。落实相应措施,转移危险地带师生到安全场所避雨。
3、汛情Ⅲ级预警:气象部门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相应措施:加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4、汛情Ⅳ级预警:气象部门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相应措施:各学校领导带队,人员到岗,24小时值班,确保通讯畅通,在重点防汛部位做好抢险的各种准备工作。
(二)防洪措施无法抵御洪水,造成灾害时,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抢险救灾。首先抢救受伤人员,转移人员,并采取最有效措施排除学校积水,力争将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三)紧急调用物资、设备和人员,做好人员转移和财产保护工作。
(四)灾害发生后,通过广播等多种形式告知师生,学校、班级停止开展各类活动,有秩序地组织转移,避免推挤踩踏,堵塞通道。
(五)各学校及时掌握汛情灾情,向教体局安全股和有关部门报告情况,原则上每一小时向上级有关部门上报汛情及工作动态一次,必要时向有关部门请求人员、物资及技术支援。
(六)组织有效的后勤保障,保证食品、饮水供应,确保校内师生正常的生活秩序。
(七)妥善安置受灾师生、家属。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和自身条件,开放学校教室、礼堂等校舍,安置当地受灾居民。
(八)及时做好善后工作。对受损的房屋、设施、设备进行维修、重建,对过水后的校舍、设施进行防疫消毒,防止传染病发生。了解师生家庭受灾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救助。
(九)各学校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