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婆镇
-
日期:2024-11-05
来源: 彭婆镇党政办
一、概况
彭婆镇位于伊川县东北部,东眺万安,西傍伊河,南与水寨镇接壤,北与5A级龙门石窟风景区毗邻,距洛阳市行政中心仅13公里,总面积81.83平方公里,辖33个行政村,274个村民组, 总人口7.2万人,现有耕地5.15万亩。彭婆镇是伊川县人口大镇、工业重镇、经济强镇、生态旅游新型城镇,综合实力连年位居全县前三名。近年来,我镇共获得 “河南省国土绿化先进乡镇”、“河南省美丽乡村试点镇”、“省级经济发达镇改革试点镇”、市级“文明乡镇” 、“平安建设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先进单位”、 等50余项荣誉称号。
2024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彭婆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县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有关建设现代化伊川和十三届六次全会有关全面深化改革相关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全力推动彭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一是扎实开展学习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方面,围绕“六大纪律”等重要内容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6次,机关党支部集中学习16次,镇党委书记、机关党支部书记等上纪律专题党课累计35次;主题实践方面,印发《彭婆镇“讲规矩、提能力、重实干、促发展”主题活动实施方案》,开展集中学习17次;二是党员发展方面。全年发展党员31名,消灭3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空白村6个,2年未发展党员村4个。积极开展“千名党员进党校”集中培训活动,分批次对全镇1200名党员进行培训;三是软弱涣散村整顿。顺利完成柏树沟、杨门等2个行政村软弱涣散村整顿工作,共培养积极分子3名、后备干部5名。借助常态化学习教育活动和村内广场、卫生室、道路等基础建设,村级党支部凝聚力显著增强,战斗堡垒作用更加凸显,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四是全面从严治党方面,组织召开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7次,警示教育700余人次,通过持续正风肃纪,在全镇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产业发展】重点项目方面,2024年我镇谋划重点项目21个,总投资13.299亿元。截至10月底,中金丰通、伟翔磨料、郭洼高效农业项目等13个已经建成投用,完工率62%,在建项目8个都顺利推进,能按照既定节点完成全年建设任务;科技创新方面,截止目前,我镇拥有国家级高新企业11家、河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21家、组建省级创新产业战略联盟1个、博士后创业基地1个、市级以上研发平台26个;金融服务方面,完成33个行政村整村授信,创建信用村24个,授信户数2499户,累计放款202笔2132万元。湄格气体、盛铁耐材、博巨冶金、卓翔耐材等4个企业录入国家重大项目库,全年谋划储备专项债项目16个,并顺利推进;此外,为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企业发展,培植本地税源,我们对全镇划分了5个片区,共排查企业230家,收集问题线索30余条,已全部进行消除或整改。
【集镇建设】坚持“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方面,对伊河工业园区五丰路1.5公里进行改造提升,有效分流省道车辆,缓解了彭婆镇、水寨镇交通压力,受到群众广泛好评。完成省道238彭婆高屯至朱村段共6公里路容路貌整体提升,新建人行道3公里,完成补植补栽2102棵,铺设草坪6500㎡,新建微地形7个,小游园3个,镇区面貌持续改善;集镇管理方面。坚持建管并重,充分发挥综合执法队作用,提升集镇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全年累计开展执法144次,开展店外经营专项整治17次,有效推进了集镇品质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方面。树牢“两山”发展理念,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多方筹措资金,持续开展镇区管网改造、立面提升、镇区绿化等工程,按照城市标准提升集镇人居环境。
【民生保障】教育保障方面,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理念,整合教育资源布局,撤并南衙、李寨、许营3所小规模学校,扩建翻新4所公办小学;医疗卫生方面,在卫生室公有化工作中回购卫生室3个,新建卫生室3个。截止第三季度开展“两癌”筛查838人次,NT筛查338人次,唐筛294人次,全镇孕前优生筛查率达100%;民政救助方面,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953万余元,救助困难群众5353人次,新增低保人员118人,特困供养人员11人,救助孤儿7人,临时救助32人次,在“99公益日”中全镇共募集慈善款4.6万余元。
【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深入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百日攻坚,与各村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33份,与企业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110份,全年共检查企业1750余次,发现各类隐患350余个,整改率100%。平安建设不断加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回头看”,深入推进“六防六促”和“三零”创建;全年化解国家信访件4件,省信访件3件,积案10件。反邪教、反电诈、防溺水、禁毒铲种等工作全面推进。基层治理持续提升。大力推进“一网双联多元”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结合“领导干部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累计走访群众2000余人次,搜集社情民意230余条。
办公时间(工作日):夏季8:30—12:00,15:00—18:30;冬季8:30—12:00,14:30—18:00
二、下设机构、职能及联系方式
1、党建工作办公室
负责乡镇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宣传工作、统战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等;负责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工作;负责协助党政领导处理日常事务;负责综合协调、督查考核、文秘信息、保密档案、行政后勤管理等工作。
电话:0379-68562003
2、民政所(社会事务办公室)
负责辖区内乡村建设与管理、民政、文化、教育、卫生、科技、体育等工作。
电话:0379-68562912
3、生态环境建设办公室
贯彻落实国家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政策;负责辖区内的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指导做好乡村网格化生态环境监管;处理辖区内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信访;配合县生态环境分局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日常监督检查等工作。
电话:0379-68565001
4、应急和安全监管办公室
贯彻落实国家应急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负责辖区内的应急和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做好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等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应急救援,负责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督促整改;对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报上级部门依法处理;建立完善应急响应和救援预案,对辖区内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建立档案,并实施监控管理,配合调查处理安全生产事故。
电话:0379-68565001
5、产业发展办公室
贯彻落实国家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统筹辖区内经济发展、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负责农业农村经营管理和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完善产业信息发展平台,引导调整第一产业,扶持发展第二产业,培育发展第三产业,建立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生态和谐的产业支撑体系。
电话:0379-68565001
6、综合执法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队)
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指挥辖区内派驻和基层执法力量开展综合执法工作;牵头建立综合行政执法平台;负责在辖区内集中行使规划建设、市容环卫、绿化环保、农林水利、卫生计生、文化旅游等领域的行政执法权;负责做好辖区内城市创建协助工作,根据授权统一办理本辖区的有关行政审批服务工作。
电话:0379-68562003
7、党政综合便民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
负责在辖区内落实“放管服”改革相关政策,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负责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所有纳入便民服务大厅集中管理的审批、收费项目的服务;承担联合办理、统一办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的组织协调;检查协调各窗口部门按规定办理服务对象的审批事项;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培训和考核;负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扶持、走访慰问、帮扶解困、权益保障等领域服务性、保障性、事务性、延伸性工作。
电话:0379-68562003
8、农业服务中心
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森林资源保护、病虫害防治、农田改造提升、建设用地复垦、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负责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涉及农业政策的落实和服务;搞好农业资源开发和保护;负责乡村振兴有关工作的推进落实。
电话:0379-68562003
9、国土规划建设所
贯彻执行有关村镇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协助上级规划部门,做好村镇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负责村镇国土资源管理、村镇建设用地管理及村镇不动产统一登记发证的基础工作;协助相关部门联合查处违规建设和土地违法案件,调解、仲裁村镇建设纠纷等;负责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村容镇貌、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的规划、管理、维护等工作;搞好村镇国土、规划、建设的统计上报、建档、立卷、保管工作。
电话:0379-68562003
10、文化教育(旅游)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负责辖区内意识形态和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统筹辖区内公共文化、群众文化、体育和旅游产业开发服务;负责服务协调辖区内教育工作。
电话:0379-68562003
1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矛盾调解中心)
统筹协调辖区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反邪教、反暴恐、信访相关工作;组织协调辖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协调涉及多部门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事项的解决;掌握辖区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并提出督办建议;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组织协调本地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调解辖区内矛盾纠纷。
电话:0379-68562003
12、卫生健康服务中心
负责辖区内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实施和健康网络体系建设,做好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管理的全程服务;开展卫生计生政策宣传,普及健康知识,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健康行动,提升居民健康素养;配合卫计部门开展优生优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妇幼和老年保健,甄别依法行医和非法行医,保护居民健康权益;做好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等工作。
电话:0379-68562003
三、主要负责人
侯振杰:镇党委书记
陈亮辉:党委副书记、镇长